□本報記者莫小松本報見習記者馬艷
  □本報通訊員王學秋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公安局黨委為解決制約公安事業新突破的瓶頸,深入基層所隊調研總結,確立了把公安隊伍建設作為局黨委工作的重頭戲,全力推進公安業務工作跨越發展的方針。
  “縣城比不得市區,職業發展空間窄,要走出去很難。特別是在鄉鎮,很多年輕民警35歲就當上派出所所長,這個位置可能一坐就是一輩子。”平樂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王淮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根據統計,平樂縣公安民警平均年齡41歲,50歲以上的占三分之一。民警工作壓力大,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
  縣公安局黨委通過進一步調研分析發現,思想壓力是造成民警“亞健康”狀態的關鍵因素。公安業務有標準化、程序化的模式,公安隊伍卻沒有標準化、程序化的標準。民警思想很難把握,要真正推進公安事業良性發展,公安隊伍、公安文化至關重要。
  為此,該局黨委把公安文化建設工作作為推動公安隊伍建設的落腳點,成立領導小組,制定規劃方案,把公安文化建設工作落實到各單位和個人,並把公安文化建設納入績效考評,形成常態化建設工作機制。
  公安文化建設需有陣地和特色。為此,縣公安局要求有單獨辦公場所的二級機構根據本單位建築格局的實情,分別建成反映本警種、本單位特色的警營文化長廊或警營文化牆。同時,設置榮譽室、圖書室、健身房、心理宣泄室等,為公安文化建設營造濃厚、良好的文化氛圍。
  大發派出所負責大發瑤族鄉治安管理工作,轄區面積占全縣面積近三分之一,大部分村屯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便,派出所僅有3名民警。在此特殊情況下,該所通過公安文化建設樹立民警的宗旨意識和公安民警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全所民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塑造了一個以“背簍民警”黃平養為代表的駐村民警典型,傳遞了公安正能量,受到自治區、市公安機關表彰。
  平樂公安文化建設以促進民警文化素質提升和提升公安的社會公眾形象為出發點,挖掘文化人才、成立專門公安文化隊伍。目前有宣傳通訊、文學、歌舞、書畫、攝影、心理健康服務、足球、羽毛球等專門小分隊。隊員們利用空閑時間撰寫稿件、編寫劇本、排練,不定期下鄉鎮進村屯開展送文化下鄉進村活動。
  “我們的文化小分隊不容小覷,在本地文壇也頗有名氣。有一次4位民警和本地畫院聯合送文化下鄉,百姓聚集了幾千人,反響非常好!”王淮說。
  在張家鎮榕津村,民警向村民送上自編自演小品《局中局》、桂劇《平樂十八釀》和自彈自唱的《外面的世界》等節目,受到村民熱烈歡迎。由該局民警黃乙軒拍攝的反映“村警”走村入戶工作實情的攝影組照在自治區公安廳組織的2013年全區公安機關廉政建設書畫攝影競賽活動中被評為二等獎。此外,在當地電視臺、報刊開設《平樂警事》《每周警星》等專題欄目,每月至少編播1期《平樂警事》,每月推出不少於1名警星,至今共編播26期《平樂警事》,推出警星60多名。
  通過文化活動的熏陶,平樂民警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和目標,工作主動性、自覺性和愉悅感大大增強,推動著平樂公安隊伍建設和業務建設步入良性軌道。
  (原標題:文化育警促公安業務入良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eydkxnsewdb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